分類:行業新聞 | 發表于: 2017年01月16日
本文主要就印度尼西亞機械、汽車與零配件、機車與零配件產業作如下分析:
印尼輕工業尚稱發達,大部分民生用品均為印尼本地生產,食品、家用品、紡織成衣等產業均具備外銷能力。但因國內需求過于龐大,供給尚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外銷量仍低于進口。
印尼基礎工業薄弱,模具、電機、電子、金屬與塑料加工產業較為落后,生產設備老舊,許多原料、零組件及模具均依賴進口。根據Economy Watch數據顯示,印尼第一大進口品項即為機械設備,其次依序為化學品、燃料以及食品產業,機械設備進口主要來源為日本、中國臺灣、韓國與中國大陸,亦有少部分來自歐洲。
亞洲機械在印尼市占率遠超過歐洲之主因在于“售價過高”、“維修困難”。歐洲機械價格高,無法符合印尼企業短期回收的投資理念,有沒有日本汽車機車業者與零組件供應商互相保護拉抬之關系。再者,印尼機械基礎脆弱,對維修要求頻繁,外國機械業者必須要有足夠的維修技術人員才能維持良好的品牌形象。除人力外,零件備品的充分與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這方面亞洲比歐美的品牌更具優勢。
目前全球主要塑料機械生產國家包括德國、意大利、中國大陸、日本、美國、中國臺灣及瑞士,其中外銷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意大利、日本、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及瑞士,至于美國多以國內及北美市場為主,外銷甚少,而德國、瑞士則多生產高價位產品。
印尼至今仍無法制造或組裝塑料機械,全數仰仗進口,至于所需使用模具其自制率為20%,即80%的模具需從國外進口。根據印尼海關資料,每年從日本、中國臺灣、中國大陸、韓國進口數以千計貨柜的模具,可見印尼隊塑料機械設備需求之龐大。
塑料機械大致分為:
印尼進口的塑料機械以塑料射出成型機為最大宗,主要應用于家用品、家電及汽車機車零組件,其中以家庭用品(例如水桶、水瓢、椅子等)占大部分。其次為塑膠押出機,運用于線材、管材或有形狀的條料,亦有許多用于再生原料及包裝膜的生產。其次是中空成型機或稱吹塑機,主要用于瓶狀物或中小型塑膠容器。DirectIndustry工業在線展會成為在線展會、專業B2B平臺的全球領航者。
下游塑膠行業生產家用品及食品、飲料、化妝品、醫藥所需之塑膠包裝材料及容器,大約70%的銷售來自國內市場。其龐大民生用品市場帶動對各種塑料加工機械,例如押出機、中空成型機、吹袋機的需求。
汽機車產業方面,零配件之生產廣泛使用到塑料機械,但日韓汽機車品牌為保護其零組件之供應伙伴,幾乎不適用其他國家的機械。日韓系車廠使用的零配件多為其代理商或其合資廠商所壟斷,即使是在外國的汽車原廠零配件OEM供應商也難以進入其供應鏈,機械也是如此。
印尼進口的塑料機械中國臺灣約占40%,大陸占35%,日本約15%,其他地區10%。其中日本15%中有約5%是老舊塑料機。其他地區所占的10%也都有很大部分是老舊塑料機,估計這部分數量約占總數25%。
紡織成衣為印尼第一大外銷出口加工產業,印尼紡織成衣機械主要進口自日本、中國大陸、德國、中國臺灣、韓國、印度、瑞士及意大利等地,其中日本機械商提供最優惠的付款條件,中國大陸機械則以價格取勝,此兩地占有超過4成紡織機械市場。歐洲機械以意大利品質最受印尼推崇,但較高的價格及薄弱的渠道及售后服務體系使其難以在印尼廣為銷售。
鑒于紡織成衣產業對印尼經濟的重要性,印尼政府每年均撥款鼓勵紡織成業從業者更新老舊機械設備,包括采購機械折扣補助及低利率貸款等。雖然紡織成衣主要外銷的歐美市場景氣持續低迷,以印尼政府對該產業的重視,長遠而言紡織成衣機械仍具備開拓潛力。
民生以食為天,印尼人均將53%的收入花費在食物上,而印尼2.5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創造了蓬勃的食品加工產業,約有5700家大中型食品加工廠、9萬3千多家小型企業及147萬多家家庭式工廠,從業人數達449萬人,總產值超過233億美元,其中大中型企業即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74%,員工數占產業總人數的五分之一。
印尼食品加工機械設備及零組件多依賴進口,主要來源為日本、中國臺灣、韓國與中國大陸,亦有部分來自歐洲,進口機械包括制罐機、灌裝機、壓蓋機、裝瓶與裝罐機、油炸機、烘焙機、冷凍設備和真空包裝機等。由于內需龐大,印尼本地加工食品供應國內市場尚有不足,加工食品及相關機械設備市場未來尚有成長空間。
據印尼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目前印尼共有40個汽車組裝生產廠,雇傭約2萬7千位員工,而零組件業共創造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
2007年至2015年印尼汽車銷量統計:
資料來源:印尼汽車制造商協會
印尼汽車市場成長潛力龐大,緊追中國大陸與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消費市場。印尼政府已將汽車裝配及制造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前任工業部長Hidayat表示未來5年印尼政府將積極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希望能取代政治和治安局勢不穩定的泰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車輛裝配基地。
印尼在國產車領域起步較晚,歷經保護主義到市場開放,印尼多次嘗試扶植國產車,總共有20多個品牌,但是發展過程并不順利,例如1998年金融風暴后的經濟蕭條,而導致停產。最有名的國產車計劃是TIMOR,由前總統SOEHARTO的兒子所開的公司,得到SOEHARTO全力支持,但在SOEHARTO下臺后也日漸式微。
為扶植印尼汽車產業成為龍頭及減少燃料進口,印尼政府推出LCGC(Low Cost Green Car)政策,只要符合80%零配件在印尼生產的條件,政府便以稅率減免方式,鼓勵國產汽車制造商生產價格低于1億印尼盾(約7500美元)的廉價低油耗款車。
據印尼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目前印尼共有40個汽車組裝生產廠,雇傭約2萬7千位員工,而零組件業共創造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印尼幾乎沒有本土廠商100%投資于汽車OEM零配件產業,多系內外合資廠或日本、臺灣或韓國投資之工廠。根據印尼汽車零組件制造商工會2015年資料,該會有195家會員廠商,外資企業即占79家,其中日本投資廠多達63家;合資及本土投資企業有59家,其中本土廠商100%投資汽車OEM零配件產業甚少。DirectIndustry工業在線展會成為在線展會、專業B2B平臺的全球領航者。
印尼車輛工業所需機件,大部分依賴進口,主要以SKD方式輸入,在本地生產的是國內可取得原料且需求較高的零組件,例如輪胎以及鍛造、鑄造、沖壓方式生產之金屬零組件、蓄電池及射出、押出塑膠零配件等,其他例如車用電子化產品,底盤、引擎、傳動、轉向、剎車、懸吊系統配件等均需進口。
印尼政府已將汽車裝配及制造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前任工業部長Hidayat表示未來5年印尼政府將積極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希望能取代政治和治安局勢不穩定的泰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車輛裝配基地。
尤其2011年11月泰國水災造成零配件供應不足,嚴重打亂汽車業供應鏈,各大廠商均體會到生產基地過于集中之慘痛教訓,紛紛尋求第二或第三生產地。Toyoya Astra Motor公司總裁Johnny Darmawan指出,印尼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自然自然,加上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實施,印尼取得作為區域的汽車組裝及零配件生產中心之機會幾極大。
至于售后服務市場,約有三分之二屬于非正廠零件,目前中國大陸、泰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汽車零配件廠商以削價競爭逐步占領印尼市場。
由于印尼道路系統發展不足、路況不良,經常塞車,造成成品的物流運輸成本遠高于中國及周邊東南亞國家。為有效掌控司機的去向,許多卡車業主在車內裝設衛星定位器,甚至整合CCTV攝錄影設備,做好完整的運籌管理。
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機車市場,僅次于中國與印度。由于人口密集,缺乏大眾交通系統,印尼交通堵塞問題嚴重,使機車的實用性及便捷性打手歡迎,成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而目前機車產業雇傭勞工超過200萬名。據Honda印尼分公司總經理Yusuke Hori估計,到2020年印尼機車市場可望超過每年1000萬輛。
2007-2015年印尼機車銷量統計:
資料來源:AISI、Data Consult
目前印尼機車市場為日本品牌主宰,日本本田Honda、山葉Yamaha、鈴木Suzuki及川崎Kawasaki等4大品牌合占99.96%的印尼市場。其中又以Honda市場占有率最高。
除了日本4大品牌,中國臺灣三陽SYM、印度品牌TVS與中國大陸品牌Kanzen的市場占有率均低于0.1%。
印尼機車消費族群是以中低收入人群為主,消費能力有限,對配件品質要求不高,價格為主要考量。街頭到處可見維修機車的小店或攤販,提供路過機車簡易的替換零件服務。由于其零件價位低,多數零組件來自中國大陸。
另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印尼女性機車車主正逐漸增多。預期女性車主將是未來機車配件的重要消費族群,不容忽視。
(1)重型機車配件
印尼的重型機車除進口關稅、10%加值稅外,尚需繳納極高的奢侈品稅,絕非一般消費者得以負擔的交通工具。由于重型機車之稀有與昂貴,其高收入消費者市場特質極為明顯,Harley-Davidson、BMW、Honda均有其裝潢高雅精致的專業店,展售各種駕駛配件與車身零組件。
(2)安全帽
印尼政府規定從2010年起機車車主和乘客均需戴安全帽,但市面上的安全帽大多不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一般安全帽價格在4萬至10萬印尼盾(折合4.5至11.5美元)之間,大多是印尼本地制造,部分來自中國大陸與韓國進口。
展名:INABIKE(Indonesia International Bike,Parts&Accessories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16.3.29-4.01
更多工業資訊、外貿分享
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平臺
公眾號:DirectIndustry